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少年书屋 >> 终唐 >> 第123章 河北道募兵

第123章 河北道募兵 2/2

听完郭锐的话,原天承眉头微微皱起。如今的大唐并不是饥荒遍地,怎么会活不下去了呢?他让郭锐把两人请出来,亲自询问。

在原天承面前说话,这一对年轻的夫妇显然有点紧张。好一会才把事情讲清楚。

原来从几个月前开始,圣人就开始在河北道大肆招兵。

大唐建国初期,有着完备的军事准备。当时兵丁的来源是各地的“折冲府”,每个州根据人力物力的大小,分设上中下三等折冲府,上府为1200人,中府为1000人,下府为800人,府兵约60万人。

府兵主要分布於政治中心地区的关内、河东、河南及邻近诸道,旨在“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

折冲府为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每府置折冲都尉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兵曹、别将各1人,下辖4~6团。每团200人,设校尉,辖2旅。每旅设旅帅,辖2队。每队设队正,分为5火。每火10人,有火长。每队、每火的装备,如马、马具和锸、斧、钳、锯等,均有定数。府兵自用的武器、装具和征途所需粮食皆自备。马匹不足,由官府供给。平时训练在冬季进行,由折冲都尉率领本府兵马习战。

府兵的调遣、指挥权属於朝廷。凡发兵10人以上,除紧急情况外,都要有尚书省、门下省颁发的皇帝“敕书”和铜鱼符,州刺史与折冲都尉勘契乃发。府兵每年需轮流到京师宿卫,称上番。由兵部依各府离京师远近,确定上番的次数,每次1月,平均每年在役可达3月左右。部分府兵被派遣到冲要地区戍守,一般为1年一次。

府兵的来源,主要是从自耕农和地主中挑选,后来则渐以贫苦农民充役。按照规定,“三年一简”,即3年徵一次兵。凡20岁以上的健壮丁男,都是简点对象。简点标准,以资财、材力、丁口三者为据,“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

因为唐初时候四处开疆,即使到现在也是经常的打仗,所以需要各个折冲府不断提供兵员。

一般男丁21岁入役,61岁出军,实为终身服役。后来,征战益多,勋赏不兑现,社会地位下降,地主也渐渐厌恶当兵,特别是“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逐步废坏,军资无所依靠,府兵乃纷纷“亡匿”、“耗散”。玄宗时,下令将服役期减少至15年,自25岁起服役,40岁乃止;又将“三年一简”改为“六年一简”,但都未实现,以致折冲府无兵上番。天宝八年之后,被迫渐渐停止上番,折冲府越来越名存实亡。

由於府兵制日趋败坏,唐初即存在的募兵制便逐渐兴盛。大规模召募壮士充宿卫。

现在正是折冲府和募兵制同时存在的时期。从前朝廷对河北道的需索并不是太多,还是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只是前几个月突然朝廷发了诏令,命令河北道各地募大量兵丁,说是去南诏服役。

这时候依然是有人愿意去当兵的。建功立业不说,就是战利品也能得到大把。吐蕃之战只战马就获得了将近十万匹,还不算牛羊等等,这些东西每个兵丁都有分的。所以打仗是个发财的好途径。

但是愿意以命搏财的人不会太多,大部分都是老老实实种地谋生。在需索不多情况下,各地可以满足朝廷的征调。只是如今朝廷突然增加了对兵员的索取,于是本来不愿当兵的人也被迫要去从军了,而且是去到南方。那地方听说有瘴气,北方人去了就会死,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也不敢去。

郭锐的表弟就是其中之一,就躲到京城来了。虽然唐朝有完备的户籍制度,可是盛世运行这么多年,各种措施也有些荒废了。他逃了也没人抓他,除非他在京城犯了事,被官府抓了,才能追索出他逃兵役的往事。

原天承思考着朝廷的奇怪举动。规章制度之所以制定,就是因为按照这样去运行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好处。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制度定下来不能轻易打破,如今反常的在河北道大肆募兵,显然是朝廷除了问题。

他大概知道一点缘由。根据历史记载,南诏兵败之后杨国忠为了挽回颜面,从河北道河南道多征召了许多兵马,去一再攻打南诏。可是如今南诏已经投降了,连吐蕃都无法作乱了,怎么河北道还在大批征兵呢?

这是圣人的主意还是杨国忠的主意呢?他有点想不明白。

杨国忠也在考虑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才能拿到原天承的贴身物件。

喜欢终唐请大家收藏:(www.shaonianshuwuba.com)终唐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终唐最新章节 - 终唐全文阅读 - 终唐txt下载 - 玄又玄的全部小说 - 终唐 少年书屋

猜你喜欢: 赘婿岳风免费全文阅读私密保姆灵境行者女神的绝世高手王笑童婉儿全文阅读大奉打更人夜的命名术不科学御兽唐悠悠季枭寒全文阅读深空彼岸岳风柳萱全文阅读